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鱼传尺素,一纸希冀。5月20日,武汉轻工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31名大学生郑重写下关于理想与奋斗、青春与未来、个人与城市的信件,“寄往”20年后的自己。这是一份与城市的约定,这份约定将被东西湖区档案局作为梦想档案保存20年,待到2037年5月20日再度开启。
“几十年后,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而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和这个城市一起奋斗”,“20年后,再次打开这封信,我也能骄傲地说,这座城市的未来有我参与”……看到一个个的梦想投入箱中,现场1000多名学子用掌声表达着认同。
5月20日下午,主题为“倾心”的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宣讲进高校活动第10场暨“新青年服务新临空”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武汉轻工大学学子抒发着对青春的畅想、对城市的热爱。
本次活动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中共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工委、中共东西湖区委、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东西湖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承办。活动现场,市区领导与企业家、创业导师一道,共话武汉城市机遇、临空副城建设,向在场千名学子表达了武汉市和临空港经开区求才诚意。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书记肖波说,20多年来,学校广大师生扎根临空港经开区热土,栉风沐雨、不懈奋斗,众多优秀学子在毕业后依然选择留在武汉、留在临空港干事创业。区校还进行过深入合作,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邀请赛,在海峡两岸产生了热烈反响。今后,双方将进行全面可持续合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东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热情地欢迎大学生成为这片发展热土上的新移民和建设者。
他说,大武汉是一座常新的城市,始终勇立在时代潮头。曾经以“钢产量”为骄傲的地区发展到如今“硅含量”持续提升,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展动能,130万在校大学生将成为武汉未来发展的最大“资源库”,为这里带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临空港是一块干事的热土,始终有敢为人先的勇气。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临空港经开区部分关键指数已同沿海同类地区并驾齐驱,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元的居民构成更造就了多元包容的区域文化,能够萃取各方之长。
留在武汉选择临空港,放飞青春立志做大事。临空港经开区生态优势好;国土规划功能清晰、城市形态疏朗有致;拥有中欧(武汉)班列、综合保税区等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大通道、大平台;毗邻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等国际交往的大门户、大枢纽;机电、食品、物流三大传统产业及网络安全、通用航空、新型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发展。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东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热情鼓励在座学子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临空副城作出贡献。
宣讲会上,区校双方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加强双方战略规划合作对接,深化科技创新与服务合作,强化人才培养和教育合作,共同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办学条件。今后,双方将在创建技术创新平台、承接国家重大创新工程、推动大学特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化配套设施等领域开展合作。
活动现场,“金湖青年创业学堂”正式揭牌,第一批23名创业导师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实战培训。“感知大武汉·走进临空副城社会调查实践”现场授旗,武汉轻工大学12个学院学生将贡献才智,对临空港经开区进行各领域专题研究,用新青年的动能服务新临空的腾飞。
宣讲会上,东西湖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现场宣布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支持大学生就业10条、创业10条。宣讲活动后的现场招聘会上,良品铺子等125家区内企业提供近2000个岗位,大学生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金湖青年创业学堂”正式揭牌
大学生创业者将在临空港“湖畔大学”接受实战培训
马云、柳传志等在杭州西湖鹆鹄湾创办的“湖畔大学”被无数创业者追捧。如今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将在金银湖畔开办“年轻版”“湖畔大学”。昨日,金湖青年创业学堂正式揭牌,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将接受知名企业家实战培训,享受优先孵化和服务。
据了解,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全区拥有企业4万家、上市企业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6家,食品、物流、机电三大产业基础雄厚,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通航产业基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蓬勃发展。
根据区域产业优势和企业家资源优势,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依托武汉轻工大学办学优势,开办起以实训为特色、帮助支持全市在汉大学生顺利创业的实体性机构——金湖青年创业学堂。
学堂借鉴“湖畔大学”的办学模式,采取小班制培训。通过面试录取武汉轻工大学在内的在汉大学生为学员,礼聘武汉轻工大学知名教授及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知名企业家刘光本、杨红春、雷银生、万松等23名创业导师,为学员提供实战性的创业培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还将提供金银潭梦想特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阿里巴巴武汉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特区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优先孵化和服务。
宣讲会现场,创业学堂的两位导师代表,原武汉新世界发展公司董事长刘光本、伍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松也同在场学子分享了创业经历,解答了创业疑惑。
“年轻时总觉得道路彷徨。但只要立足小事、坚持吸纳新知识、面对挫折勇往直前,你或许就能成功。”古稀之年的刘光本以“老朋友”的身份,和在座同学推心置腹,解答了大家的创业疑虑。
万松通过“敢”“为”“人”“先”四字,分别阐述了创业过程中敢抓敢干、大胆作为、事在人为、抢占先机的重要性,他积极邀请在场学子扎根年轻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青春优势挥洒年轻岁月。
尽管刚刚挂牌,这所临空港“湖畔大学”马上引来大学生创业者关注。10多名大学生仔细阅读创业学堂及创业导师信息,同时询问报名细节,向主办方表达要成为第一期学生的愿望。
在更近的地方实现更远的梦想
把青春留给青春的城市,在更近的地方实现更远的梦想,一句句打动人心的话语,表达着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对良才的渴求。
响应市委号召留住百万大学生,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十校百企千岗万人走进高校宣讲活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三镇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都留下了临空港经开区情真意切的招才之音。
华科宣讲会上,学子许佳蕊对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的诚恳发问,使她成为了“马上签约”的幸运儿;武汉大学宣讲会上,92岁武大老校友皮公亮动情地推介着这片第二故乡,让不少学子现场动容;湖北工业大学宣讲会上,20岁勇气女孩张羽凌愿为临空港经开区代言时,在座同龄人掌声雷动……喻见、珞英、桂缘、与共、晓声、狮情、钟澜、比翼、鸣玉、倾心,十场特色主题宣讲会上的动人、惊人、感人瞬间回荡在近万名学子脑海之中。通过活动,临空港收到高校学子求职简历6000余份。
给你一个留在武汉的理由,送你一份留在武汉的机会,捧上一份饱含真情的邀请——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诚挚地向在汉大学生发出呐喊:希望律动的青春继续飞扬,希望火热梦想继续远航,希望你们在更近的地方,实现更远的梦想!
武汉轻工大学1604班31名学子投放梦想之信
台下师生倾听宣讲嘉宾的精彩发言
新青年服务新临空
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临空副城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走进去活动之后,将邀请同学们更深的走进武汉、走进基层,感知武汉、了解社会,在实践中砥砺品格,成为德才兼修的优秀学子。
东西湖区团委与武汉轻工大学团委,联合发起了“新青年服务新临空”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现场,10支由武汉轻工大学学子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被现场授旗,他们将带着10个不同的问题走进武汉临空港进行深入调研。
由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组织的临空港现代食品加工业问题调研队,以临空港(东西湖地区)现代食品加工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走访调研食品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对该地区现代食品加工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意见,形成理论成果。
“青梦”水源保护与治理调研队由化环学院学子组建,以临空港(东西湖地区)周边湖泊水质为对象,通过巡查调研金银湖及其众子湖湖泊水污染情况,对该地区湖泊水质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意见,形成理论成果。
这10个调研问题,还包括现代制造、园区产业发展、留守儿童、农村医疗卫生等。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将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案例解析等方法,用一个月时间形成调研报告等理论成果。
参加调研小分队的同学说,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知识作用于实践,也希望能在实践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临空港的魅力。
湖北优秀共青团员李秀冠
愿意留在第二家乡
2014年,18岁的李秀冠背上行囊离开家乡荆州,成为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名学生,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活动上,作为湖北优秀共青团员的她代表在场学生发声:“在‘520’这个表白的日子,我想借此机会说说自己对武汉、对东西湖的心里话。”
与所有来到武汉的大学生一样,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开始逐渐成长,对这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爱上,被武汉的发展变化深深吸引。她说,3年时间,变化就发生在自己周围,商圈多了,道路宽了,桥梁、隧道、高架多了,轨道交通形成网络,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武汉是一座雄心勃勃的大城、一位热情四射的好友、一方让人羡慕的宝地、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这给她增添无限信心,现在她相信,扎根这座城市,自己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去年11月,她参加了由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与武汉轻工大学共同主办的“金银湖杯”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邀请赛,这次经历让她感受到临空港经开区处处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条件,同时体现这里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与决心。
对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开展“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她的感受是,这体现东西湖区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视,对他们成长的关心和支持。“我觉得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是一个让我施展才干的广袤天地,这是让我实现自己梦想的摇篮。”李秀冠说,她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收获,让自己能对工作执着,对奉献无悔,对选择坚定,她已经深深爱上这块土地。
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月娥:
宣讲结束后,大学生主动走进企业
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月娥是首场校园宣讲的企业代表,据她说,参加宣讲后,有大学生专程找到公司来求职,明确告知是通过宣讲了解到的。
万月娥在宣讲中,分享了自己从应届毕业生成长成为企业高管的心路历程。“站在台上,看到台下那些鲜活的面孔,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万月娥说,当年她大学毕业,同样面临择业的困惑,从北上辗转南下,最后选择留在武汉临空港,“一线城市的确有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在不同的地方会遇到不同的机遇。”
“宣讲活动不仅宣传了东西湖,更是宣传了在这个美丽土地上发展的企业,比较全面综合地向大学生进行展示未来发展的潜力。”万月娥表示,她希望能用过来人的身份帮学生了解更多求职相关事宜,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宣讲活动不仅很好地向武汉大学生推介了武汉临空港,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是直接正面的。
“宣讲使更多的同学了解企业,让企业招到更多需求度非常契合的英才,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家,我们也愿意帮助大学生成长。”万月娥说,目前,航空产业在武汉的集群效应还不是特别明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暂不及北京、上海、厦门等地,但她希望,武汉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翘楚之一,能吸引更多学子留下来。
开网店给5000元补贴个人贷款全额贴息
临空港发布大学生创业就业二十条
今天的临空港,就像30年前的深圳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东西湖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东西湖地域优势与产业优势明显。仅此还不够,还要给予大学生体系化服务与全方位支持,为留下来的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强力保障。5月20日活动现场,武汉临空港现场发布支持、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当日,东西湖区招才局还公布了专线电话:027-83265202、83254090,专门为大学生优秀人才服务。该区还将通过红色物业等渠道,选聘一批优秀大学生进入国有物业服务管理队伍和基层治理队伍,为创业就业学子提供免租金的人才公寓。
二十条为支持与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各10条。支持政策包括就业落户政策、人才储备政策及各项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等;服务措施包括推行跟踪登记服务、就业帮扶服务、报到手续服务等。
落户:
毕业2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可按程序在区内办理就业落户;毕业超过2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经教育部认证学历(或者学位)留学回国人员,在区内就业创业,具备年龄、住所、就业等条件可申请在武汉落户。
人才储备:
对未就业的全国重点院校且有意愿来该区就业创业的应届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硕士以上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与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协商签订先落户后就业的“人才储备协议”。
见习补贴:
武汉市人社局授牌的“武汉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按照每人每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0%的标准给予见习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毕业生求职补贴:
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社会孤儿、烈属、残疾和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8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岗前培训补贴:
用人单位新录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从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依托武汉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申请岗前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200元-2000元/人。
技能培训补贴:
对武汉户籍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或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400元—4000元/人。
创业项目资助:
毕业5年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在武汉自主创业,市政府给予3万到20万元的无偿资助。
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免担保,个人贷款最高额度20万元;不免担保,高校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最高额度20万元,毕业生合伙经营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小企业贷款500万元;个人(含合伙经营)创业担保贷款均可享受最长2年的财政全额贴息,小企业贷款可享受最长2年基准利率50%的财政贴息。
一次性创业支持:
对高校毕业生自毕业学年起5年内在该区初次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带动就业2人(含本人)以上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当年的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电子商务平台创办“网店”、经工商登记注册,且申请补贴前已正常经营2个月以上、交易笔数800笔以上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补贴:
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每年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最长不超过5年的补贴。对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以及八类就业困难人员入驻市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的,给予每平方米每天1.5元最多不超过50平方米、最长不超过3年的场租、水电、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补贴。
跟踪登记服务:
武汉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到家庭所在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进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就业部门实行跟踪服务。
就业帮扶服务:
为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培训见习、就业援助、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专场招聘会等公益性服务。
报到手续服务:
省级报到证开往该区的未就业武汉生源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前不需要到市毕办报到;落实就业单位后,再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
报到时限提醒:
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学校武汉生源的未就业毕业生,在生源地落实就业单位,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时不受毕业时间限制。
档案管理服务:
持省级报到证在武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后,经市毕办盖章后的“报到证”应放入本人档案,作为初次就业的依据。
改派咨询服务:
需要改派到武汉市属以外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由武汉市毕办在其省级报到证上盖章后,到学校所在地的省毕办(或回学校)办理调整改派手续。
档案传递服务:
在外地工作,档案在武汉的毕业生,需办理调动手续的,可到政府所属的市(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办理调动和档案转递手续;需在武汉先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后再调动的,政府所属的市(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相关文件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电话咨询服务:
毕业生的档案由学校转往东西湖区人才服务中心,档案邮寄地址:东西湖区人才服务中心,邮编:430040;档案查询电话:02783228963。
组织关系转移服务:
为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往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提供服务。
户政政策服务:
需要将户籍迁回原籍的毕业生,持本人毕业证、原注销户口本或家庭所在地派出所证明,到区政务中心户籍窗口办理。
0 留言